2022广汽设计大赛8强选手
什么词能概括8强选手的这3个月?
成长。
自海选中脱颖而出,从30强晋级8强,入驻广汽研究院后经历一场场密集严苛的培训……从盛夏到初秋,8强选手与2022广汽设计大赛的缘分已经延续并跨越了两个季节。
回望过去的3个月,选手个性恣意,他们闯过一道道关卡,经历了一次次心境和能力上的提升,在不同的维度获得了飞速成长,从设计“萌新”一步步向着自己的汽车设计梦靠近。
评委、导师指导加持,捕捉灵感一往无前
广汽设计大赛支持青年学子以实践提升专业能力,尊重、培育并成就每一个充满想象的设计梦。正因为有这样的精神内核,广汽设计大赛源源不断地吸引三观一致、同频共振的年轻学子。他们秉承谦逊学习的心态来到广汽研究院,他们遇到强者会难掩激动,他们抱着求知心切的心情向评委、导师请教,他们与亦对手、亦队友的选手相互切磋、互相激励,他们怀揣着新学到的理念和技能,如获至宝。他们捕捉灵感,一往无前。
8强选手与专业导师团队
晋级赛期间,广汽研究院为8强选手安排了4位来自前瞻设计、外造型设计、内造型设计等不同部门的专业导师。虽说每位导师负责指导不同的选手,但对于选手来说,导师资源均可“共享”。正如选手雷博杨所说,导师会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为选手提出指导意见,让大家在优化作品时倍道而行。“导师任倩倩是CMF设计师,不仅和我多次交流配色方案,还带我参观广汽色彩材质库,最终为我的作品定下了更年轻、活力、潮玩的颜色搭配。”
选手参加CMF设计workshop
而导师古达熙对选手的指导更是“倾囊相授”。“我会定期找他请教,他一直很热情,对我的问题知无不言,从外造型设计师的专业角度给我灵感,每次都能让我耳目一新。”雷博杨表示自己的作品越来越好玩的原因之一就是古达熙一直鼓励他大胆尝试——“玩就要玩出色”。“有前辈引路和帮助,收获感来得比往常更早、更足。”
解锁汽车设计全流程,点亮技能、开拓思路
导师的指导还体现在汽车设计全流程workshop。汽车设计研究与设计策略、外造型手绘、CMF设计、数字设计、动画渲染设计、油泥模型、交互与体验设计、虚拟IP等一系列课程,由广汽研究院不同专业设计师主讲,帮助选手点亮“技能树”、开拓设计思路。
选手参加外造型手绘workshop
身在大洋彼岸的选手何烨文,虽因客观原因无法入驻广汽研究院,却采取远程连线的方式全程参与了晋级赛和workshop,可以说是“时空不受限、玩转次元”。谈到CMF设计workshop时,何烨文言语中更是难掩喜色,因为学校并没有专门开设这类课程,而导师任倩倩送上的这个技能包将他引入了CMF大门。“参加workshop的时候,我就止不住自己跃跃欲试的心情,想要在我的作品中加入色彩材质设计。”
何烨文远程“入驻”广汽研究院
何烨文笑称,“凌晨三、四点起来听课,还是很值得的!”原来,他所在的地方与国内时差7个小时,广州艳阳高照时,他那里还是月色沉沉。何烨文分享到,自己在比赛中也遇到了时间管理方面的挑战,学校的专业课程和广汽研究院的workshop、作品优化任务等几条线同时推进,让他时不时要“连轴转”。“同学白天看见我都觉得我没睡醒,随时可能‘晕过去’。”何烨文说,“非常感谢广汽研究院的前辈对我的照顾,他们了解到我的特殊情况后,把很多课程安排在国内的下午,也就是我这边的上午,大大减轻了我的压力。”
由于时间和空间受限,何烨文和其他选手的交流都在线上,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不同的设计手法。即使交流有时差,何烨文还是在8强选手中发现了一个同好,“陈鼎也是一个F1赛车的忠实粉!”
选手陈鼎的参赛作品也是从“喜欢”出发,他打造了一款竞速赛车。作为一名大一学生,他第一次参加设计大赛,第一次来到主机厂实习,历经汽车设计全流程workshop后,对专业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图片渲染和视频渲染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他在作品优化时,通过赛道、竞速特写、中途进站等场景设计,将未来感、紧张感的赛事氛围营造得十分到位。
选手参加交互与体验设计workshop
在具体的技能提升之外,戴尧认为workshop为他指引了“让设计更加完整”的思路,让他的作品完成度更高。
此外,同属于Z世代的8强选手还会经常笑笑闹闹地相互调侃、“商业互吹”,也会认认真真、毫无保留地相互切磋。参赛期间,他们白天的时间被各路大神安排得明明白白,晚上回到公寓后经常会交流各自对课程的想法和视频制作、表现技巧,分享好用的绘图插件、笔刷等,相互激励,扬长补短。
对blender建模掌握得比较熟练的选手李铭宇,经常和小伙伴分享软件使用技巧。而选手张跃鸿参赛期间在blender建模方面提升巨大,除了学习教程、向导师请教外,还有一点原因就是他经常和李铭宇交流建模的心得体会,了解到了很多实用技巧。可以说,在广汽研究院,选手的相互切磋、思维碰撞从未停止,他们在交互中玩转技能,加速成长。
选手在广汽研究院相互切磋的日常
半决赛后,未能晋级3强的选手获得了深入广汽设计团队一线实习的机会,更是沉浸式地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魔力”。
“我喜欢外造型。”张跃鸿表示。他也因此选择了外造型部门实习,从前辈身上学到了新的设计思路和画图技巧,“打破原有的认知和习惯,放开去想。”关于团队合作,张跃鸿也有了新的认识,“一线工作中,团体作战的含量特别高。”不同专业的设计师会在项目推进中互帮互助,高效协同。而他在广汽研究院再次看到同门师兄、外造型设计师陈喆时,发现他在技法上有了更大的进步,也会经常帮着其他设计师调整模型。
内饰对于选手曾德鑫来说是全新的领域,因此他选择了内造型部门实习,期间,他观摩了很多前辈的评审过程,对汽车内外造型设计的职业生活和“好设计”的评价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越优秀的人越努力,”这是选手朱振洲对广汽设计团队的印象,“这里的设计师始终保持着开放、前瞻的思维,设计非常有创新性。”
今年广汽设计大赛的命题是“超级玩伴”,创造“超级玩伴”的选手自然便是“超级玩家”。事实上,无论是这次比赛,还是今后的职业生涯,这些活力无限、不断向上的选手都会是将未来尽情玩出彩的超级玩家。
或许张跃鸿分享的一件趣事会让我们更加相信这一点。某一轮晋级赛前夕,选手又一次通宵改方案后相约出门觅食,一边互相吐槽“刷夜”的痛苦,一边选定螺蛳粉作为当天的早餐。清晨6点的广州还未升腾起一天的暑热,他们沐着朝阳大踏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