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万我引力”2021广汽设计大赛迎来8强晋级赛。来自国内外知名设计院校的30强选手连线阐述参赛作品,与大咖评委“在线过招”,描绘能为自己或年轻力量代言的交通工具。最终,经过评委团的严格打分、激烈讨论和综合评议,8名选手披荆斩棘、突出重围,晋级2021广汽设计大赛8强!
8强晋级赛现场
话不多说,让我们重回赛场,一起领略未来汽车设计的无限可能!
一、首轮实战,迎接残酷考验
广汽设计大赛是广汽集团、广汽研究院投入顶级资源打造的公益性赛事,支持青年学子以实践提升专业能力,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在线评审已成为广汽区别于其他设计大赛的一大特色。
为选拔培养出优秀的汽车设计师苗子,本轮晋级赛的评委阵容强大,来自广州、上海和洛杉矶“两国三地”的广汽全球设计团队的专家担任现场和场外评委团。由广汽研究院副院长张帆、外造型设计部副部长但卡、前瞻设计部专业总师陈奎文组成现场评委团,由广汽研究院技术总监兼广汽洛杉矶前瞻设计中心设计总监Pontus Fontaeus、广汽研究院技术总监兼广汽上海前瞻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SANDY HARTONO组成场外评委团。
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本轮晋级赛30强选手依次连线,每人在2分钟内阐述参赛作品的设计理念和对未来出行的思考等,随后评委进行点评,向选手传达广汽设计团队评审作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析什么样的创意才是优秀的设计。
由广汽研究院副院长张帆(中)、外造型设计部副部长但卡(左)、前瞻设计部专业总师陈奎文(右)组成的现场评委团点评作品
由广汽研究院技术总监兼广汽洛杉矶前瞻设计中心设计总监Pontus Fontaeus(左)、广汽研究院技术总监兼广汽上海前瞻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SANDY HARTONO(右)组成场外评委团
8强晋级赛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赛段,相较海选,选手要进入实战状态,面临与主机厂专业评审一样严格和残酷的考验。如何在极短时间内展示自我、将自己对汽车设计的创新探索和设计成果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对选手来说是一种难得的历练和高强度的挑战,也是选手通往专业设计师之路的第一关。
二、独一无二,探索出行新范式
本届大赛命题为“万我引力”,选手从“万我”出发,描绘自己理想的交通工具。入围30强的作品各有千秋,也有一个共同特点——独一无二。
评审现场,评委团认真、严谨地为每个作品打分,并针对每个作品的特点进行专业点评,指出其新意和亮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像折纸一样可变换形态、移动新零售、像素块、檐下空间……各种创新理念,将汽车与人和场景进行延展,突破传统交通工具给人的固有印象。“城市绿洲”“揽月”“GRAY SPACE 2035”等作品,通过融入自然、人文情怀等元素,让出行也有了温度。
面对选手天马行空的创意,张帆表示,广汽设计大赛一直鼓励选手大胆创新,打造出行新范式;同时,对于未来的畅想,也要考虑设计的合理性和技术手段实现的可能性。此外,在做设计表达时,要紧扣创意来源和所处环境、应用场景、现实要求等,形成有独特性、针对性的设计。
选手阐述参赛作品设计理念
评审现场紧张刺激,到处充满思维碰撞的火花。不少选手在得到评委肯定后长舒一口气,抓住机会,顺势寻求评委的意见与建议。整个过程选手也在不断吸收和成长。无论晋级与否,重要的是过程中的获得感。
三、八强新星出炉
2021广汽设计大赛8强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丨 同济大学 张依依 丨
丨 江南大学 曹硕 丨
丨 清华大学 杨航 丨
丨 同济大学 程静 丨
丨 西安美术学院 李易飞 丨
丨 大连理工大学 邓舒方 丨
丨 武汉理工大学 童先顺 丨
丨 华南农业大学 梁镇霖 丨
没有一个阶段的关闭,就没有下一个阶段的开启。7月1日,这8位年轻、活力的选手将入驻广汽研究院,进行为期3个月的封闭式的培训和作品完善。在这里,他们将经历严酷的训练、快速的成长,最终达到接近专业设计师的状态去争夺冠亚季军。
比拼的战鼓已经擂响,更加激烈的淘汰赛在等着选手!入驻广汽后的他们,生活将会是怎样?请关注“广汽研究院”“GACdesign”公众号,随时掌握2021广汽设计大赛最新动态。